在一些蔬菜種植區,由于大棚內連年種植同一種蔬菜,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青枯病等土傳病害越來越嚴重。
防治土傳病害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方針,充分利用設施栽培的優勢,改善栽培條件,營造不利于土傳病害病原菌生存和侵染的環境,并結合科學、合理、安全、有效的藥劑防治,有效抑制和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一、嚴格實行輪作
實踐證明,輪作是防治土傳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茄科、葫蘆科作物與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實施輪作,效果較明顯;十字花科作物與蔥、韭、蒜類蔬菜輪作,效果也較顯著。
二、土壤消毒
棚地翻耕、整畦前或移栽秧苗前進行土壤消毒,可用多菌靈撒施于土表后翻耕、做畦。也可每平方米用惡霉靈可溶性粉劑撒施或噴淋。
三、苗床消毒
要配好苗床土。將60%的菜園土(上年不種同科作物的菜園土)、35%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的木屑、0.5%的惡霉靈和0.5%的復合肥,充分混合均勻后,密封10-15天即可使用。將苗床土的65%鋪于苗床底層,厚4-5厘米,鋪平后用惡霉靈淋灑苗床,施藥后2-3小時播種,播后將剩下的35%的苗床土蓋于苗床表層,厚1.5-2厘米。這樣可有效預防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同時可預防枯萎病、黃萎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病原菌的侵入。
四、深翻土壤
將大棚內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然后暴曬3-5天,以風化土壤、高溫殺菌、改善土壤環境,使蔬菜根深葉茂,增強抗病能力。
五、深溝高畦栽培
最好進行深溝高畦栽培,溝深15-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面做成龜背形,這樣田間不會積水,有利于進行溝灌、滴灌和噴灌。
六、適當施用生石灰
因大部分土傳病害的病原菌有喜酸性土壤的習性,因此可結合翻耕土壤,每畝撒施生石灰50-75公斤于土壤耕作層,調節土壤酸堿度為6.5-7,形成不利于青枯病、枯萎病、黃萎病、軟腐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生存和繁衍的土壤環境。
七、藥物防治
必須嚴格實行“無病先防、預防在先”的方針。土傳病害的防治,不宜采用葉面噴霧法,而應采取灌根法。在未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惡霉靈成分產品每株灌澆,每隔7-10天灌1次,連灌3-4次。用農用硫酸鏈霉素交替灌根,可有效防治多種土傳病害。(來源:農業技術)
上一篇文章:常見的16種施肥誤區,建議收藏
下一篇文章:預防小黃瓜“掐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