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今年全省水稻育秧工作,省作栽站發布了《2015年全省水稻育秧技術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強化育秧技術培訓指導,推進育秧關鍵技術落實,均衡提高秧苗素質,為奪取全省水稻穩產高產夯實基礎。
2015年全省水稻育秧技術意見
“秧好半熟稻”。培育適齡壯秧是奪取水稻穩產高產的基礎。當前,全省水稻育秧工作即將從北到南陸續展開。各地應根據稻作方式選擇相應的育秧技術。大力推進壯秧劑拌土、以基質代替營養土、育秧流水線播種、疊盤暗化催芽、無紡布(防蟲網)覆蓋、硬地硬盤微噴灌育秧等關鍵環節創新,全面提高秧苗素質和育秧效率。
一、合理選用良種
根據茬口、品種特性、稻作方式及安全齊穗期,合理選用適合當地應用的綜合性狀協調的高產優質品種?;幢钡貐^以寧粳4號、連粳7號、連粳9號、武運粳21號等中熟中粳品種為主;蘇中里下河、沿海地區以南粳9108、武運粳24號、揚育粳2號等遲熟中粳及武運粳27號等中熟中粳品種為主;沿江及蘇南地區以武運粳23號、南粳5055、揚粳4227、鎮稻18號、武運粳30號等早熟晚粳品種為主。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超級稻品種的推廣應用力度,不斷挖掘品種增產潛力。
二、明確壯秧標準
要根據育秧方式,確定相應的壯秧標準。肥床旱育秧一般秧齡在30~40天,葉齡5~8葉,根系發達,根毛多而白,葉片短而厚,葉色青綠,植株矮壯老健,分蘗率高,單株帶蘗多,無病蟲危害。機插秧育秧一般秧齡15~20天,葉齡3~4葉,苗高12~18cm,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苗挺葉綠,基部粗扁有彈性,秧苗整齊,無病蟲危害。單株白根數10條以上,根部盤結牢固,提起不散,盤根帶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塑盤拋秧育秧一般秧齡18~25天,葉齡3.5~4.5葉,苗高15~20cm,成秧率85%以上,單穴成苗粳稻3~4苗、雜交秈稻1~2苗的占85%以上,空穴率5%以下,秧苗整齊均勻無病蟲危害,穴與穴之間無竄根連結。常規濕潤育秧一般秧齡30天左右,葉齡6~7葉,苗高30~35cm,單株帶蘗雜交秈稻2個以上、粳稻1個左右,群體帶蘗率90%以上,生長整齊無病蟲害。
三、做好苗床培肥
一是合理選擇秧池。肥床旱育秧秧池應選擇地勢高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旱地或水稻田,盡量不選用地勢較低的老秧田;機插秧育秧、塑盤拋秧育秧和常規濕潤育秧秧池應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秧池應盡量集中,實現規模連片育秧。二是確定秧大田比例。要根據不同育秧方式合理確定秧大田比例,備足苗床面積。肥床旱育秧小苗移栽的秧大田比例一般為1:30~40,中、大苗移栽的一般為1:15~20;機插秧育秧一般為1:80~100;塑盤拋秧育秧一般為1:35~40;常規濕潤育秧以1:7~8為宜。三是加強苗床培肥。當前,對冬、春未培肥或施肥量不足的肥床旱育秧苗床和機插秧育秧、塑盤拋秧育秧的營養土,建議使用“壯秧營養劑”等苗床專用肥料“臨時”培肥,在播種前1~2天按產品標準使用量施入苗床,淺耙混勻后即可播種,既簡化培肥程序,減少工作量,又能提高苗床質量。常規濕潤育秧秧池要及早翻田、曬垡、開溝,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每畝秧田施有機肥25~30擔。
四、精細制作秧板
肥床旱育秧一般按照畦寬140~150cm,溝寬20~30cm,溝深20cm的標準制作苗床,將床土敲碎整平,同時將酥松溝土或田埂土過篩作蓋籽土,每畝備足7500~9000kg。為了達到雨止田干,內外溝系要配套,外圍溝寬30cm、深50cm。機插秧育秧苗床一般畦面寬140cm,溝寬25cm,溝深15cm,長度因田寬而定,田周圍溝寬30cm,深25cm。在播種前10~15天上水耖田耙地,開溝做板,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實,播前兩天鏟高補低,填平裂縫,并充分拍實;也可選擇土壤肥沃的歇冬田,直接在板田上開溝做畦,干整干做,鏟除稻樁、雜草等雜物,削高填低,充分拍實,播前2天上水驗平。板面達到“實、平、光、直”。塑盤拋秧育秧要按照畦寬140cm,可放兩排秧盤,溝寬20~30cm,溝深20cm的標準制作秧板,播前2天做好秧板,秧板要求“平、光、漿(板面有泥漿)”,無雜物、無腳印塘,溝直、溝清。常規濕潤育秧秧板寬150cm左右,溝寬20cm,溝深20cm,要干耕干做,秧板達到“平、光、熟”的要求。
五、提高播種質量
一是做好種子處理。播前做好曬種、選種、浸種、消毒等工作,以提高發芽率、整齊度,減少種皮帶病。浸種要與藥劑處理相結合,有效控制惡苗病、干尖線蟲病、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等。為提高出苗率和整齊度,旱育秧只浸種不催芽。機插秧和塑盤拋秧育秧催芽至露白,常規濕潤育秧應采用破胸露白的芽谷播種,芽長以半粒谷長為宜。二是確定適宜播期。各地應以水稻在最適溫度范圍內能夠安全齊穗和灌漿結實為原則,根據不同的品種類型、不同的稻作方式確定適宜播期。同一地區雜交中秈稻適宜播種期一般較粳稻早3~5天。機插秧和塑盤拋秧秧齡彈性較短,要根據茬口、機插和拋栽時間等具體情況,合理確定適宜播期。三是精準均勻播種。旱育秧每畝秧田用種量應根據秧齡長短確定。常規粳稻,秧齡45~50天的畝播種量25~30kg,40天左右的畝播種量30kg,30天左右的畝播種量30~35kg;雜交稻播種量為同秧齡常規稻播種量的60~70%。旱育秧播種前苗床要噴足底墑水,按畦播種,播后壓實,再均勻撒蓋1cm厚的蓋籽土,蓋土后噴一次透水,再進行化除,最后蓋膜、蓋草,保溫保墑促齊苗,齊苗后及時揭膜練苗。機插秧和塑盤拋秧每畝大田用種量3~4kg左右,有條件的盡量采用機械流水線播種,提高播種均勻度。常規濕潤育秧,30天秧齡的秧田畝播種量控制在20~25kg,做到分畦均勻播種。
六、加強秧田管理
水稻種子出苗后,即進入秧田管理期,重點抓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一是科學用水。肥床旱育秧3葉期前,保持床土濕潤,3葉期后嚴格控水,看苗補水。當秧苗中午卷葉傍晚能舒展時可以不澆水,但傍晚前葉片還不能舒展吐露的,應在第二天上午及時補水(切忌中午澆冷水),達到控上促下,育出根系發達、矮壯老健的旱育秧苗。機插秧育秧揭膜前保持盤面濕潤不發白,缺水補水。揭膜至2葉期前建立平溝水,保持盤面濕潤不發白,盤土含水又透氣,以利秧苗盤根。2~3葉期視天氣情況勤灌跑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移栽前3~4天,灌半溝水蹲苗,以利于機插。塑盤拋秧育秧播后至1葉1心期保持畦面濕潤,1~3葉期以淺水、濕潤為主,3葉期后嚴格旱管,看苗補水,當秧苗發生卷葉到第二天早晨尚未完全展開再補水。秧田后期如遇連續陰雨,須及時排水降漬,防止肥水碰頭秧苗竄高;如遇連續干旱,須在拋栽前1天補澆送嫁水(不宜灌水,否則起盤困難,易損壞秧盤),以免根球松散影響拋栽。常規濕潤育秧落谷到1葉1心期,做到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放干水,保持秧板濕潤。3葉期建立水層,實行淺水勤灌,促進分蘗生長。二是適時適量追施苗肥。肥床旱育秧1葉1心期施斷奶肥,畝用尿素7.5~10kg,3葉期施長粗肥,畝用尿素7.5kg左右,4葉期后酌情補肥。每次追施肥料必須加水兌成1%左右肥液均勻灑施,嚴防肥害燒苗。使用壯秧營養劑的機插秧育秧一般不需追肥,但秧苗在1葉1心期葉色較淡時,每畝可施用尿素4~4.5kg,于傍晚待秧苗葉尖吐水時建立薄水層后均勻撒施或兌水1000kg澆施。塑盤拋秧育秧1葉1心期和起秧前2~3天,建立水層后每次畝施尿素4~5kg。常規濕潤育秧要早施斷奶肥,看苗巧施接力肥,重施起身肥,斷奶肥在1葉1心期每畝施尿素5~6kg,接力肥在3~4葉期,畝施尿素3~5kg,起身肥在拔秧前2~3天,畝施尿素8~10kg。三是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根據植保部門發布的信息,及時防治秧田期病蟲草害,重點把握好秧田一代灰飛虱的防治,控制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的發生,同時注意兼治一代螟蟲、稻薊馬等病蟲的危害。移栽前2~3天要注意用好“送嫁藥”,做到帶藥移栽。(來源:江蘇農業網)
上一篇文章:無上一條
下一篇文章:農業部部署防御“倒春寒”和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