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一條視頻在以微信朋友圈、優酷視頻網頁為首的兩大傳播平臺上瘋轉——《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
在103分鐘的視頻中,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用詳實的調查及數據回答了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我們該如何做?等問題。
整部視頻結束時,小編發現了兩個與農資領域相關的詞匯被提及:化肥使用與國IV標。前者被歸納為霧霾產生的因素之一,后者則頻繁出現在解釋“霧霾從哪來”這個問題中。
視頻中,這兩個詞看似含有負面屬性,都是霧霾產生的原因。但換個角度,一旦化肥使用與不合格柴油汽車被逐步規范,將是當下化肥行業轉型的兩大商機。
化肥用量零增長 顛覆傳統發展路
霧霾從哪兒來?柴靜的回答是:燃煤、燃油、生物質燃燒(比如燒柴火、秸稈)、工業生產、養殖、化肥使用和揚塵,其中60%來自對化學能源的燃燒(燃煤和燃油),幾乎全部的來源都和人類生產生活有關。
現在,國人已深刻意識到化肥超量帶來的種種危害。去年底,農業部出臺意見提出,至2020年實現農藥、化肥用量零增長,耕地酸化、鹽漬化、污染等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對此,許多業內人士預測,肥料產業或將出現“拐點”,進而引發長期來施肥理念的顛覆。
盡管業界存在著對肥料零增長與糧食增產之間矛盾的聲音,但中國擁有地球上7%的耕地,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卻是全球總量35%。摒棄現行的高農藥、高化肥、高殘留、高污染的農業生產,推行環境友好型、綠色環??沙掷m發展的生態農業勢在必行。
未來一段時間,改善耕地環境、加快污染治理將成為各環節著力的目標,化肥用量減少、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也將是農資企業發力的方向。
某知名化肥企業家認為,肥料零增長對于整個化肥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未來的競爭會愈加激烈,傳統肥料若在產品工藝以及服務模式上不進行改革創新,或將會面臨淘汰。
陳宏坤:實現肥料零增長途徑
一、大力研發新型肥料,將傳統肥料進行再加工,在提高產品利用率的同時,加強肥料質量監管,走質量代替數量之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二、尋找更好的替代產品,包括有機肥、生物菌肥、腐植酸肥等,將傳統肥料與之混合搭配使用,從而減少化肥的投入量。
三、近兩年腐植酸肥料再次被廣泛關注,正成為有利于土壤質量改善、環境友好的肥料之一。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研究員白由路認為,當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對環境造成威脅。那么,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必須改進施肥技術,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
國IV標準執行 車用尿素將崛起
在調查視頻中,柴靜發出了“為什么凌晨都睡覺了,沒有車還霧霾爆表?”的疑問。隨后,她回應,是因為貼假排放標準標識的大貨車進城,國III、國IV標識全面造假所致。3萬輛這樣的大貨車進城,基本等于幾百萬輛私家車滿城跑,而且它們排放的污染物致癌性更高。
幸好,2014年4月,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第27號公告》表示,2014年12月31日廢止適用于國家第三階段汽車排放標準柴油車產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國三柴油車產品將不得銷售。
換句話說,從今年1月1日起新購置的重型卡車、客車等使用柴油的車型,必須在尾氣處理上選用適合的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才能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目前來看,若要安裝這套還原系統,就必須使用車用尿素溶液。
車用尿素,是指尿素濃度為32.5%且溶劑為超純水的尿素水溶液,原料為尿素晶體和超純水。從2008年開始,北京、深圳就開始啟用了國IV排放標準,一些大型的客車都用上了車用尿素。據了解,北京已經有7000多輛車達到國四標準,車用尿素的市場需求量近萬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數年內,車用尿素市場將經歷一個發展壯大的過程。按每年重型卡車銷售量70萬輛,每輛國IV標準重型卡車每年消耗車用尿素2噸計算,車用尿素將以140萬噸的數字增長,而隨著國IV標準的全面推行,國內700萬輛卡車的車用尿素理論消耗將達1000-1500萬噸/年。(來源:南方農村報)
上一篇文章:復合肥價格整體以穩為主
下一篇文章:無下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