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鉀肥聯合談判小組消息:2015年3月19日下午,經過近5個月的艱難談判,中方聯合談判小組與供應商BPC(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就2015年鉀肥進口合同達成一致,價格為CFR315美元/噸,較2014年合同價格上漲10美元/噸,其他條款不變。該價格為當前世界最低價格,穩定了國內鉀肥市場,為農民、肥料生產企業提供了優質、低價的貨源供應,保障了農業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
大合同談判在業內人士幾個月的期盼中塵埃落定,最終在全球鉀肥價格依然保持高位的情況下爭取到與去年僅有略微差距的價格。對于國內市場各方面的反應,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分析大合同談判的影響。
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鉀肥部總經理王蓓:
目前談判還沒有真正結束,價格定下來后還需要確定具體的進口量及其它細節?,F在市場普遍比較認可此次談判的價格,并且國內鉀肥市場價格在短期內會保持平穩。通過近幾年市場的調整,現在進口的價格并不能決定市場的走勢,而是供需關系起到決定性作用。
第一,國內鉀肥的供應十分充足。2014-2015年冬季鹽湖集團鉀肥沒有停產,并且聲明今年會進一步擴產,因此國產鉀肥對市場的供應量有一定的保障;而進口方面,由于今年1月和2月還在執行2014年的合同,因此進口量也沒有減少。今年春季市場上鉀肥的供應比較穩定。第二,現在復合肥對原料的采購越來越理性。經歷近幾年鉀肥價格的下跌,復合肥廠家對原料市場保持非常謹慎的操作方式,在原料采購上決不賭漲,完全根據生產需求采購原料。第三,進口成本變化甚微。事實上,2014年進口鉀肥的成本已經隱性上漲,由于匯率的變化,2014年談判價格相對而言已經上漲了50-60元/噸,因此今年上漲的10美元/噸不會對市場起到太大的支撐作用。
隨著國產鉀肥產量的增加,我國鉀肥市場將逐步形成國產鉀肥占主導地位、進口鉀肥起補充作用的格局。國產和進口在市場不是競爭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國產量增加后,有助于提高我國鉀肥進口話語權;同時國產鉀肥在貨源供應不足時,就需要進口鉀肥來補充。市場會逐漸形成用戶、區域的區分,最終達到平衡點,而不是國產鉀和進口鉀的價格戰。對任何市場來說,都不是價格越低越好,而是應該在合理的區間里保持穩定,否則打破了貿易商利潤的平衡,反而會傷害市場。
鉀鹽行業專家亓昭英:
今年大合同價格CFR315美元/噸再次使我國鉀肥進口價格處于“價格洼地”的優勢,是聯合談判小組長期的努力結果。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315美元/噸折合人民幣1930-1950元/噸之間,這樣的進口成本與現在鹽湖銷售價格2160元/噸十分吻合,因此將有利于保持國內鉀肥市場價格的穩定。
從近幾年的談判結果可以看出,首先,我國鉀肥國際市場話語權在不斷提高。隨著我國國產鉀肥產量的增加,我國鉀肥自給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為談判增加了重要的籌碼。其次,談判結果對鉀肥主流價格沒有重大影響。春節之前有消息稱外方欲將價格上調10%,即較去年上漲30美元/噸?,F在結果上漲10美元/噸,對一直期待著談判結果的國內鉀肥企業來說,是一個小的驚喜,小幅度的上漲對市場沒有明顯的傳導作用。再次,談判價格對其它鉀鹽產品穩定價格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大部分加工型鉀鹽企業都是以氯化鉀為原料,目前大合同談判結果對鉀鹽鉀肥市場來說已經成為一個標桿,氯化鉀價格的穩定對其它鉀鹽品種的市場來說也是好事。
綏芬河市龍生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一兵:
談判大合同結果敲定后,東北市場的反應不是很強烈。近幾年來,大合同談判結果對市場的刺激越來越小。主要是因為大家對談判結果有較長時間的預期,最終結果不會偏離預期太多,同時合同雖然談下來,但是距離貨品到港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暫時未對市場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從價格來看,前期港口價格較高,進口白鉀報價2250元/噸、紅鉀2100元/噸,跟新出的大合同價格相比還是偏高,因此大合同價格敲定后,港口價格暫時略微回落。邊貿的價格依然根據市場的需求而定,估計后期會相應上調。從供應來看,國產鉀肥的供應量增加很快,而海運進口量雖說理論上要減少,但實際在1月、2月到貨量都較大。同時,國內鉀肥的整體需求并沒有實質性的增加,因此會對市場價格有抑制作用。進入二季度后,俄方開始減少邊貿的供貨量,邊貿的過貨量自然會減少。從時間的節點來看,現在敲定合同后,第一批大貿進口鉀將在5月左右到貨,正是進入國內市場的淡季,因此即使合同價格較去年高10美元/噸,沒有需求的情況下也無法實質性地調價。
未來,我國鉀肥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貿易商的利潤空間逐步減小。但國內市場的調節能力越來越強,特別是鐵路運費上漲后,國產、進口、邊貿的鉀肥供應逐步形成區域的平衡。邊貿鉀肥在東北的優勢明顯,國產鉀肥在長江流域、山東、河南等地銷售良好,南方市場上進口鉀肥因港口便利而具有明顯的優勢?,F在主要市場分得非常清晰,只是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偶爾串貨?,F在我國鉀肥的供應也逐步走向新常態。(來源:中國農資傳媒)